當到了某一年齡層,都會有那個年齡層的體會, 會明白我們要去思考尋找出路.
很多人都想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 生活質素. 會在想或許先找到目標再努力, 就算找到了, 但往往他們都没有明確、堅定的目標及行動力, 所以最終多數人都維持很短暫的時間, 或只停留在想的階段, 還有少數人會付之行動, 更少數的人付之行動後能堅持到最後.
最大的問題, 我有想過. 例如大多數人不想離開自己習慣了的舒適圈, 害怕改變, 害怕改變帶來的麻煩, 或是已‘‘預知”到不能成功, 白費力氣, 朋友告訴他們不會成功, 不適合他們等等, 最好就找一份穏定的工作繼續做下去, 慢慢等加人工!
這情況好像一本書<誰搬走了我的乳酪>, 當人在一個既定的環境生活久了, 所有事情習慣了, 就會不想改變, 怕麻煩. 連危機意識都會被慢慢磨滅了, 外面的世界變了, 不自知. 當逆境來到時, 卻只會怨天尤人, 抱怨世界不公, 但你要明白世上很多事物都能被輕易取代. 除非你的專業無可取代. 這點, 你能確定嗎?
我有相同的情況在發生, 害怕改變, 不想離開舒適圈. 我明白這是不對的, 我明白我必須要走出這困境, 但我得了延誤症, 我的心亦在不安地吶喊着, 恐懼着. 不知大家是否都跟我一樣?
我明白改變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 而是必須一步一步建立, 先決及首要條件是要維持樂觀正面的心情. 相信自我. 其實認真回想, 很多事情我們都可以完成到. 不是做不到, 做不到只是借口, 我們最多的借口 “太麻煩了” “浪費時間”“不會做到的” “好累”, 綜合所有, 都只是我們不願不想動腦筋而已.
最近, 我有看過一即新聞, 是講述一個鳯姐, 她由做一樓一, 做到可以手持幾個物業收租上岸, 反之, 她的同行卻依然沉淪在這慾肉世界不能翻身. 我想講的不是要大家去做 “鳯姐”, 只是想說, 她們都不是學歷很高的人. 都是做辛苦”肉體”工, 但當中, 只要有人肯去思考出路. 就能做到脫貧. 那為何我們不去嘗試動動我們的腦筋, 留意身邊的機會呢? 不要再怕辛苦?
我們要時刻保持
“樂觀”
“勇氣”
“熱情”
“不斷學習”
“屢敗屢戰”
“不怕辛苦”
“不怕麻煩”
“敢於創新” 等等元素. 相信成功都只是時間問題.
要成功, 請自問自己能做到多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